[English: From Hong Kong To Estonia]
一年多前剛辭掉工作,當天晚上就在 Facebook 上看到 Jobbatical 招聘的廣告。那是一個我有興趣但沒有實際經驗的職位,而公司是一家位於陌生國度的小小 Startup,看上去很有趣,我毫不猶豫地按了「申請職位」。
三個月後,我飛到了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。塔林才剛下完雪,也沒穿外套,從下機走到機場大樓的時候冷得不停地發抖,不過同時也因為充滿未知的旅程而感到興奮。
我加入的 Jobbatical 是一家國際招聘平台,所以招聘也是經自家平台來做,剛加入時只有 11 個人,主要來自愛沙尼亞,但一年半後已發展至 20 來人;來自 10 多個國家。
我一向深信多認識不同成長背景的人是讓自己進步的最佳方法——還記得多年前第一次遇到台灣人、新加坡人的時候曾很失禮地問人家會不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(朋友們對不起 🙇)。而在 Jobbatical 和來自印度、哥倫比亞、巴西、埃及等陌生國家的同事相處(或衝突)後,我更加鞏固了此想法,因為從他們身上知道了更多媒體上不曾看見的當地生活,也更了解自己的無知。
除了公司裏的各種見聞外,住在愛沙尼亞還能不斷地感受各種新科技的衝擊。身處科技行業本來就比較容易接觸各種不同的科技潮語,像是區塊鏈(Blockchain)、代幣眾籌(ICO)、人工智能(AI)等等。但在愛沙尼亞這些字眼卻不只是潮語,而是確實地能在生活中接觸到:用區塊鏈技術建立的電子公民系統;建議由國家發行代幣眾籌;自動送貨小機器車在城市中試行等等。
上星期在網上預訂了時間理髮,整個過程只花了1分鐘。在愛沙尼亞幾乎各種服務都能在網上完成,從政府機構到私人機構到小店都不斷地把各種服務電子化,讓我這科技宅的生活變得異常方便。難怪這邊的人很喜歡用 E 字來「食字」,因為 E-stonia 確實是一個 E 世代的國家,由政府領頭,帶動起整個國家的科技化。
新事物難不免有各種問題;少不了要面對各種質疑,在愛沙尼亞也不例外。最近電子公民系統的負責人發佈了一段新聞,說有人發現了電子公民系統的潛在漏洞,他們的團隊正在修復,有不少人馬上一副「早就跟你說過⋯⋯」的嘴臉回應。作為可能受影響的人,我並不驚訝系統有漏洞,政府機構不推搪不隱瞞才讓我驚訝。有問題不重要,重要的是如何去解決問題。相比起請明星喝鉛水,承認錯誤和想辦法修復才令人敬佩。
不久前有記者問我會選擇留在愛沙尼亞或香港,我無法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。在這全球化的年代,地域早已沒有那麼鮮明的界限(尤其是科技業),加上居住在不同城市能得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啟發,所以我並沒有打算生孩子前長居在一個城市,也許數碼遊牧(Digital Nomad)的生活更為適合。
在 Jobbatical 工作了一年半後,我離開了這團隊去開發新的產品。雖然如此,短期內還是會留在愛沙尼亞,因為沒有哪一個地方比冬天的愛沙尼亞更無聊;更能讓人專心工作。這邊的科技圈子最近也舉行很多經驗分享活動,讓我獲益良多。也因為如此,很歡迎所有路過塔林的訪客打一下招呼 👋,帶點溫暖給這個在大雪中埋頭寫程式的科技宅。